

在全球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农业的背景下,“作物生物量监测”正逐渐成为农业遥感领域的核心议题。
高效、准确地评估作物地上生物量,不仅对产量预测至关重要,也对精准农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国际期刊《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发表的一项研究以马铃薯为研究对象,结合ASD FieldSpec地物光谱仪与谐波分解技术,探索提升生物量估算精度的新方法,为作物长势监测与产量评估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研究背景
马铃薯作为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在粮食安全和精准农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地面生物量(AGB)是衡量生长状况、产量预测和田间管理的关键指标。传统的人工测量方法效率低且具有破坏性,而高光谱遥感因其快速、非破坏性和丰富信息的特点,逐渐成为AGB估算的核心技术。然而,由于光谱饱和效应和生长阶段差异,单靠光谱反射率和植被指数(VIs)难以获得高精度结果。因此,开发一种有效挖掘高光谱特征的方法,以减轻光谱饱和效应,提升AGB估算模型的年际适应性,尤为关键。
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在北京小汤山试验基地,连续两年(2018–2019)种植马铃薯,共设置42个试验小区,采用不同密度与氮肥水平处理。
地上生物量采集:在块茎形成、膨大和淀粉积累三个时期,每区随机取样,烘干后测算AGB。
光谱获取:
地面:ASD光谱仪,350~2500 nm范围,每次采集前白板校正。
空中:高光谱成像仪
1.ASD FieldSpec地物光谱仪与高光谱成像仪采集的光谱在整体上保持高度一致(R²>0.96),验证了ASD FieldSpec地物光谱仪作为地物基准仪器的可靠性;
2.使用传统植被指数(如NDVI、EVI)估算马铃薯地上生物量时,精度较低(R²=0.52),且在不同生育期表现不稳定;
3.引入谐波分解(HD)后,模型精度显著提升:
ASD FieldSpec地物光谱仪验证集:R²=0.69,跨年度R²高达0.79;
4.在不同种植密度和品种条件下,基于ASD FieldSpec地物光谱仪数据的HD-PLSR模型依然表现出极佳稳定性,突破了光谱饱和瓶颈;
5.通过模型适用性评估发现,过量施用氮肥可能会影响AGB估算模型的准确性。
(图4.ASD FieldSpec地物光谱仪和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的马铃薯冠层光谱,(a)和(b)为2018年和2019年获取的各生育期光谱反射率曲线,(c)和(d)为2018年和2019年获取的各生育期光谱反射率拟合曲线。)
(图7.AGB与基于ASD FieldSpec地物光谱仪和高光谱成像仪获得的光谱特征之间的相关系数。(a)和(d)表示来自ASD和高光谱成像仪的光谱特征与马铃薯单个和整个阶段AGB的相关系数。(b)和(e)表示来自ASD和高光谱成像仪的GNDVI与马铃薯AGB的相关性。(c)和(f)代表来自ASD和UHD 185的R754与马铃薯AGB的相关性。)
(图8.显示各种谐波分解时间的图表。)

(图9.基于ASD FieldSpec地物光谱仪和高光谱成像仪获得的AGB(kg/hm 2)与谐波分量之间的相关系数。(a)和(d)表示来自ASD和高光谱成像仪的谐波分量与马铃薯单阶段和全阶段AGB的相关系数。(b)和(e)表示来自ASD和高光谱成像仪的Ax1与马铃薯AGB的相关性。(c)和(f)代表来自ASD和高光谱成像仪的Cx1与马铃薯AGB的相关性。)
(表5.不同特征估计AGB的性能比较)
(图10.马铃薯AGB估计结果是通过ASD FieldSpec地物光谱仪和高光谱成像仪开发的PLSR模型获得的两年数据(2018年,2019年)。(a)和(e)代表全光谱,(b)和(f)代表植被指数,(c)和(g)代表敏感波段,(d)和(h)代表谐波分量。)
(图11.HD-PLSR模型在2018年和2019年各个阶段的AGB估计性能比较。)
(图12.2018年和2019年不同密度、氮和品种下HD-PLSR模型AGB估计性能比较。)
(图13.基于ASD FieldSpec地物光谱仪数据的模型田间分布图,展示了2019年各个生长阶段的AGB真实值、估算值和误差值。)
在这项研究中,ASD地物光谱仪为获取高精度、连续性的光谱数据提供了有力支持。它不仅保证了模型构建的基础数据质量,还为无人机平台的光谱结果提供了可靠的对比与校准,成为科研团队连接“地物实测”与“遥感应用”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优势包括:
高精度数据采集
快速、非破坏性
地物参考与校准
多维度数据支持
适用性广
该研究利用ASD地物光谱仪和谐波分解技术,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地上生物量估算的精度,为精准农业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手段。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实现将这一方法拓展到更多作物的生物量监测与产量预测,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精确的支持。
发表期刊: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2024)【影响因子:8.9】
研究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
研究地点:北京小汤山试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