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由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主办,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美国Campbell公司、英国ASD公司、美国Resonon公司、加拿大ITRES公司、美国SciAps公司协办的“2025年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圆满结束!

会议采用了线上直播模式,同步在各个行业垂直平台开启转播,打破地域与空间限制,让优质内容触达更广泛受众。此次会议观看群体覆盖全国多个省市,吸引了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们积极参与,会议期间,各平台累计播放近15,000人次。
本次会议由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孙宝宇总经理做开场致辞,此外还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美国Campbell Scientific公司、东北林业大学等十位专家学者分享报告。
会议以碳源碳汇功能的前沿科学问题、相关技术在碳中和战略中的应用与前景为核心主题,旨在交流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应用,通过专题报告与经验分享的形式,系统探讨多要素观测技术领域关键内容。
上午9:00会议正式开始,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孙宝宇总经理为会议致开幕词,表达了对各位参会专家的欢迎和感谢,并预祝会议顺利进行。
【会议内容-上午】
在上午的报告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王法明研究员首先分享了题为“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评估”的报告;
来自美国Campbell scientific公司的应用科学家杨柏向大家介绍了“生态系统通量观测技术综合解决方案”;
来自东北林业大学的周旭辉教授的报告主题为“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累积及其响应极端干旱的机制”;
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高扬研究员对“内陆水体碳汇监测原理与评估方法”相关知识展开了论述。
【会议内容-下午】
下午,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的王绍强教授展示了“基于卫星SIF-CO2观测信息估算全球陆地日GPP时空变化分析”的相关研究;
来自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高添研究员对“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 基于清原科尔塔群初步进展”展开了详细阐述;
来自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孙宝宇总经理围绕“生态系统多要素综合观测方案及应用实践”的案例成果进行了展示;
来自复旦大学的聂明教授系统解读了“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
来自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的刘军志教授分享了“流域尺度碳循环观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来自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的应用工程师黄小丽报告主题为“生态系统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监测技术的应用及案例介绍”。
【问答交流】
除专家报告分享外,本次交流会还设置了问答交流环节。各位老师在报告结束后通过语音或文字形式与参会者进行深入互动,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完整的问答内容将于下一期公众号推文中发布,敬请关注。
【抽奖环节】
为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及参会师生的积极参与与支持,会议特别设置了线上抽奖环节,本期共设26个中奖名额,进一步提升了活动的参与度与趣味性。

以下为中奖名单,请尚未填写地址的老师同学及时在公众号后台留言。

此次会议中可分享的PPT我们会在公众号内逐步进行推送,请大家时刻关注!
通过此次交流会的学习和交流,相信各位老师、同学和专家们对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及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如您有任何需要,欢迎随时联系我们,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将竭诚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服务。